-
發現不足,包容別人--聖嚴法師--聖緒管理47則
2010年07月19日 | 累積瀏覽 213
發現不足,包容別人謙虛是非常重要的事,譬如在《易經》的六十四卦裡,每一卦都有凶有吉,唯有「謙」卦沒有凶,只有吉,是最好的一卦。因為謙能夠讓,讓就能夠虛,虛才能夠容,也就是能夠包容所有的人。一個人如果能夠懂得退讓、包容別人,也就是所謂的虛懷若谷,便能夠接納百川,得到各方面的好處。所以,能夠虛心傾聽他人意見的人,一定也能夠尊重所有的人。如果一個人沒有謙虛心,那就會自以為是,兩隻眼睛像長在頭頂上似的,怎能看得到別人呢?因為他看到的只有天,就會傲慢無禮。傲慢無禮的人會因輕視而傷害... 看全文 -
時時懷抱感恩的心--聖嚴法師著作
2010年07月06日 | 累積瀏覽 251
時時懷抱感恩的心在自我修鍊的過程中,當我們達到「自我肯定」、「自我成長」之後,一定要做到「自我消融」,才算是真正的自我完成,否則很容易產生傲慢心。而其方法和自我成長、自我肯定完全不同,其重點是在於慚愧和懺悔心的升起。如果有「慚愧心」,就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、努力不夠,沒有做到最好。而對自己所獲得的成就和成功升起慚愧心,就會慚愧自己得到的太多,付出的太少;回饋的太少,而接受的利益太多。所以佛教徒在功德迴向時,總會特別提到要「上報四重恩」,意即要報國家、父母、三寶與眾生的恩。所... 看全文 -
聖嚴法師開示精選--競爭與較量大不同
2010年07月01日 | 累積瀏覽 283
一般人所瞭解的競爭,就是要把別人擁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搶奪過來,讓它變成自己的,但這是「動物性的競爭」。人類的競爭應該是:如果自己沒有,就要另外想合理的辦法擁有,而不是去搶奪別人的努力成果;非但如此,還要設法讓大家都能享有,甚至擁有更好的東西。這是一種積極的菩薩精神,優於一般所謂的「競爭」心態,可以稱為「良性競爭」,是一種合理、公開、公平的競爭。競爭的目的,不是為了要讓自己成功而打倒他人,而是他人做得不夠好的地方,自己要做得更好,還要比他人做更多的貢獻。 佛法並不反對... 看全文
- «
- 1
- »